近年来,随着主流城市在节假日期间的拥堵日益加剧,“反向旅游”正悄然兴起,成为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的一种新趋势。越来越多游客不再一味追逐“人从众”的热门打卡地,而是转向人流相对可控、体验感更强的“小而美”县域目的地。
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县城高星酒店的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80%,一组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县域旅游市场日益凸显的潜力与活力,也折射出人们旅游观念与消费行为的深刻转变。
"反向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的转变,更是人们生活态度和消费观念的升级。"
宁静的县域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县域旅游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呈现出多元化的地理分布。 以下是去哪儿网热门县城TOP10及预订增幅TOP10热门县城。
227.1万
浙江安吉五一期间游客接待量
+49%
江西婺源游客量同比增长率
30.99亿
浙江安吉五一期间旅游总收入
引领县域旅游趋势的游客群体主要是90后和95后,超过六成的县域游客来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根据DT商业观察数据,90后(48.5%)和95后(48.1%)是参与县域旅游趋势的最大群体,显示出年轻一代对这种旅游方式的强烈偏好。这一数据背后,得力于以下逻辑驱动:年轻群体拒绝 “人挤人打卡” 的传统旅游模式,更追求 “小众、独特、不撞款” 的体验。既是社交平台的 “差异化素材”,也是对抗职场内卷的精神逃逸。此外作为反向旅游主力军的职场群体,他们假期短、预算有限,反向旅游地的“低溢价”完美适配其“既要放松、又要性价比” 的需求。
超过六成的县域游客来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游客占比最高,达到60%,新一线城市游客订单增长迅速,达到140%。这组数据暗藏都市人群的 “生存隐喻”:反向旅游的 “县域选择”,本质是对一线城市“高密度生存” 的短暂逃离。另外来自一线城市的高收入群体,既有能力为 “小众体验” 买单,又对 “非著名景点” 的探索欲更强。在“旅行打卡”已趋同质化的当下,“发现冷门县城” 成为新的社交货币。
北上广深
典型目的地:江西婺源、安徽青阳
杭州、成都等
典型目的地:江苏高邮、浙江安吉
湖州、镇江等
典型目的地:广东阳江、山东青州
县域地区
典型目的地:安徽宏村、江西三清山
我们基于对携程的平台五一相关的数据以及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的五一县域旅游相关的视频评论的分析发现了以下内容: “五一县城游”的兴起,是游客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升级的缩影。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位移,更是一场寻求内心平衡、文化共鸣和生活本真的旅程。游客们通过选择县城,实现了对“避开人潮”的渴望,获得了身心的“放松”与”治愈”,体验了“高性价比“且富有”品质感”的“地道"生活,并亲近了“自然”,享受了“有趣”的探索。
在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人满为患的背景下,县城旅游以其相对较低的成本和避开人潮的优势,成为游客追求经济实惠和舒适体验的理想选择。
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渴望逃离喧嚣,寻找心灵的宁静。县城独特的慢生活节奏、淳朴的风土人情以及更具沉浸感的文化体验,满足了游客对放松身心、深度感受当地生活的向往。
当主流景点日益同质化,游客们开始产生审美疲劳,比起大同小异的城市风光,中国广阔的县域隐藏着更多小众自然景观,能提供更原始、更震撼的旅行体验。这些无法被复制的在地体验,构成了县域旅游最核心的吸引力。
许多县城拥有未经雕琢的自然美景,提供了徒步、登山、露营等丰富的户外活动机会。这满足了游客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空气、进行健康休闲活动的需求,尤其受到年轻群体和亲子家庭的青睐。
对新一代游客而言,美食不再是旅行的附属品,而常常是旅行的动因之一。县城的地道美食、特色小吃和农家风味,成为吸引游客前往的重要因素,他们乐于为了品尝独特风味而选择目的地。
相比官方的宣传大片,普通游客发布的、带有真实体验感的图文和短视频(即“种草笔记”)显得更有说服力。
“奔县游”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安吉(30.99亿元)、平潭(7.35亿元)、雷山(4.18亿元)等县域通过游客量激增(婺源+49%、阳朔+41.32%、雷山+30.66%)实现旅游收入快速增长,直接带动民宿、餐饮、非遗手作等中小微业态繁荣,形成“流量-消费-就业”的经济涟漪效应。
227.1万
浙江安吉五一期间游客接待量
30.99亿
浙江安吉五一期间旅游总收入
+38.6%
福建平潭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
县域 | 游客量(万人次) | 同比增长 | 旅游收入(亿元) | 收入增长 |
---|---|---|---|---|
![]() 浙江安吉
|
227.1
|
+35.5%
|
30.99
|
/
|
![]() 浙江天台
|
162.7
|
+18.31%
|
/
|
/
|
![]() 浙江桐庐
|
142.65
|
+38.6%
|
7.82
|
+33%
|
![]() 广西阳朔
|
109.61
|
+41.32%
|
/
|
/
|
![]() 江西婺源
|
84.8
|
+49%
|
/
|
/
|
![]() 福建平潭
|
81.67
|
+32.7%
|
7.35
|
+38.6%
|
![]() 浙江淳安
|
55.83
|
+27.47%
|
3.88
|
/
|
![]() 贵州雷山
|
37.68
|
+30.66%
|
4.18
|
+34.71%
|
![]() 贵州荔波
|
36
|
+18.13%
|
3.019
|
+17.56%
|
![]() 山西平遥
|
30.82
|
+16.55%
|
/
|
/
|
四川九寨沟
|
20.34
|
+9.34%
|
2.54
|
+1.24%
|
县域旅游的蓬勃兴起,为中国旅游市场的成熟写下了生动注脚,也为传统旅游版图开辟出一条全新赛道。它精准捕捉并回应了新一代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与高品质旅行的需求,正在激活广袤县域沉睡的经济潜力,让“小而美”的目的地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在短视频传播和社交媒体的加持下,越来越多乡村美景、在地文化与民俗体验被“看见”与“种草”,旅游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但热度之下也需冷思考,如何将“流量”变为“留量”,将“一时热闹”转化为“长久繁荣”,成为摆在地方发展者面前的关键命题。
推动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做好差异化定位与可持续运营。既要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供给,也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与生态资源的保护,构建“旅游+”多元产业融合体系,提升整体吸引力与承载力。 县域旅游不只是经济现象,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窗口。通过科学规划、共建共享,让乡村“风景”真正变为群众的“财富”,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个五一您去哪里了呢?向我们说明您的地方吧,让我们来再做一场分析!
欢迎参与我们的可视化新闻设计小组作业!